欢迎您来到河东区教育信息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教育报》11月30日头版头条报道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作者:   来源:   时间: 2015-12-04 15:37:39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贾彦鹏

在2014年省政府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反馈会上,省专家给予临沂市河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走在全省东部前列”的高度评价。在2014年全区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教育项目位列所有子项目第一。在2015年全市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河东区以满分位居全市第一。一项项荣誉的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教育发展轨迹?近日,记者深入河东区进行了调查。

体系化推进教育民生

河东区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教育要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是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项目建设,还是用于校舍改造?河东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军提出,经济社会要发展,教育必须优先。为此,该区一改以往“撒芝麻盐”式的学校建设模式,于2012年制定了《河东区教育优先发展三年规划建设(2012-2014年)实施方案》,明确每个镇街、每一年的工作任务,以体系化理念推进教育民生,用3年时间,整合资金5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40.66万平方米。2015年,又制定了《河东区教育优先发展再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5-2017年)》,计划到2017年,新建、改扩建60个校舍项目,改造提升12处塑胶场地和48处人造草坪场地,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全力打造标准化学校“升级版”。

体系化的教育谋划描绘了河东区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以奖代补、定期督查通报、年底考核表彰等体系化的推进措施让蓝图变成了现实。到2014年第一个三年规划结束时,该区实际完成投资14.7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项目310个,竣工面积69.5万平方米。全区所有中小学内部配套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城乡一体标准化。

科学调配师资

学校建好了,师资则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河东区双管齐下,一方面,建立了教师年补充机制,先后招聘师范类毕业生、引进省市级教学能手2300余人,并将90%的招聘岗位设置在农村小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年龄、学科结构。另一方面,以名师培养工程为载体,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教育专项预算,要求各学校每年拿出学生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专项培训。针对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不同特点,该区采取外出培训学习、邀请专家作报告、成立“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等方式,为他们“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富脑子”。

其中,“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直是该区提高教干教师业务素养的重要方式。2014年,该区先后选派160余名教干教师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学习,邀请迟希新、曾曦、彭一帆、丁榕等十几位教育专家作报告。今年,又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实施了教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从4月份开始,采用网上学习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其充电。系列培训措施好似一份名师成长菜单,不同的教师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可口菜”。仅是2014年,该区就有6位教师获省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汤河中学教师张优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2011年张优参加工作后,学校结合她的学习经历、性格特点,给她找了一位骨干教师为其引路,并为其量身定制了名师成长路线。在短短3年内,她迅速实现了自身“蝶变”——2013年,获区、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获省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河东区着力加大投入,夯实教育信息化发展硬件基础。2014年,继前期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后,河东区又一次性投资3500余万元,解决了全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配备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了双千兆统一出口、内网千兆裸光纤直连、覆盖所有学校的教育城域网。配备教师用计算机4000余台,实现了全区专任教师人手一机;配备微机室130间、学生用计算机6500余台,为20所学校配备了校园电视台,为8所农村小学配备了网络互动教室,全面普及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1450间交互式多媒体教室、470间学科专用多媒体教室,通过购置优质资源、应用国家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等方式,实现了全区优质资源班班通。

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度投入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们的办公条件,也改变了教师们原有的课堂生态。在临沂东城实验小学录播室内,修建老师正在上一堂语文课。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这次听课的学生除了本校学生外,还有几十公里外一所偏远小学的学生。他们通过“河东在线学堂”平台,听城区学校优秀教师讲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也通过“在线学堂”,在教体局分会场观看、点评课堂教学,实现了偏远农村小学与城区学校同上一堂课,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

硬件条件的改善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让该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河东区教体局和郑旺中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业园实验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临沂第二十四中学被确定为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之一。

同步提升教育外延与内涵

教育优先发展三年规划工程的全面推进实施,明显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如何实现学校外延与内涵的同步提升,成了河东区教体局考虑的问题。2015年,该区教体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河东教育实际,修订了督导考核评估办法,一改以往教学质量在综合评估中“一家独大”的局面,新增加了学生社团、功能室使用、家长作用发挥、语文主题学习、国学教育等原来没有的内容,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评估办法的修订刚开始引来了个别教干教师的质疑:把这些内容加入对学校的评估有意义吗?学生参加社团和兴趣小组对学习成绩没影响吗?教学质量下来了怎么办?“均衡发展的含义不仅仅是学校硬件的均衡,更应该是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同步提升和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全区教干大会上,区教体局局长丁永信强调。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该区以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为抓手,结合各功能室和内部配套设施利用,先后成立各类社团712个,6万多学生全部参与,实现了“一人多长”,全面发展。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也充分激发了教师们的内在潜能。在相公中心小学音乐教室,记者见到58岁的教师王兴星时,他正在用钢琴给学生们弹奏《茉莉花》。谈起自己37年的工作经历,他感慨万端:“以前想弹钢琴,一没教室二没乐器,整日不练习,手指都不打弯了。现在学校办学条件比城里一点都不差,我们教师和学生们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了。”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各学校教干教师的疑虑打消了,内涵发展、全面发展已成为全区所有教干教师的统一行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外延与内涵同步提升。


    责任编辑:贾彦鹏

下一篇:《山东教育报》11月16日以《临沂河东区:“专递课堂”实现城乡优质课同步共享》报道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